阅读数:596
已有1条回答
管理员

很多人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为了逃避责任而选择逃逸,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只要出现逃逸行为,逃逸的当事人就将会受到更重的处罚。那么,交通肇事逃逸该怎么处罚呢?
一、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一)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二)刑事处罚: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猜你喜欢
4k电视为什么比4k显示器便宜
福特翼虎几个安全气囊 搭载了8大安全气囊
林肯领航员有多重 车重对汽车的影响比较大
手机淘宝怎么投诉卖家
紧箍咒又叫什么
扶桑花养护管理的方法,有什么注意事项
猎豹空调滤芯在哪里 猎豹汽车空调滤芯在哪里(副驾驶手套箱后面)
3070能带动4k吗
丰网速运为什么一直不派送
鳄鱼能养吗,怎么养
winxp是32位还是64位
努比亚Z50中国红 兔年限定版可以免息分期购买吗
最新学习
红米Redmi手环2有几种颜色
荣耀MagicV2至臻版怎么连接平板
oppopeht00是什么型号手机
雷诺科雷嘉后备箱尺寸多少 空间够大平坦宽敞
喝大蒜水的副作用
绿色牌照是什么车
3g手机是哪一年出的
《娇养》小说
兰博基尼雷文顿和大牛区别(雷文顿和大牛到底有哪些不同)
比亚迪s6几缸发动机 比亚迪s6用什么发动机(四缸发动机)
荣耀畅玩50Plus怎么切换4G网络
宝马x3价格多少 售价38.98-47.98万元